刘孝军,字雨耕,号半介书生,听雨楼主人,1971年出生,祖籍孔孟故里,出生于内蒙,自幼受庭训练习书法篆刻。18岁携笔从戎,军旅生涯18年,寂寂寥寥行军帐,半床纸笔半床书,字外求功、印外求印,断断续续学书治印20年,曾为军内外领导人、友人治印近千方。得益于残石堆积,废纸三千,在书法篆刻上小有收获。得益于李铎、张济海、启功、沙孟海等军内外书界前辈的悉心点拨,对书法篆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以为书法篆刻不单纯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文化,是需要时间和过程去修炼,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去吸引人们的视线,打动人们的心灵。鉴于近些年书坛的种种不良现象,加之本人生性粗直,不唯名、不唯上,把靠人品和作品说话作为欣赏的标准,故不敢和一些“大家、大师”扎堆凑热闹,一直在寻求人品艺品俱佳的同道携手共游论道。 我有三好:读好书、交好友、喝好酒,受益庭训,读好书不伤品,交好友不伤心,喝好酒不伤身。故交友很谨慎,在寻求志同道合的书道朋友更甚。一年前有幸结识孔维阳,一见如故,孔维阳小我9岁,年轻有为,让我欣赏的不仅仅是山东人那种固有的厚道本分和孔氏后裔的儒雅遗风、更重要的是他对书艺和书法文化的由衷的、执着的追求,还有他弘扬毛泽东思想,对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的担当精神也是值得我由衷钦佩的。 因本人目前仍然在为五斗米折腰,对社会上的任何社团、协会一概不参加,很多书印同道多年来一直邀我参展、入会,我都婉言谢绝,推说等到我退休后以书印易米时在共游亦不迟。日前,时隔一年后又和孔维阳小聚,席间他邀我担任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顾问,我欣然应下,一则我本人崇拜毛泽东,二来看好孔维阳人品和艺品。借主席老人家诗词中句与维阳弟共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