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会员中心 书法展厅 协会公告 理论探索 名家访谈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协会概况
  协会简介
协会地址(地图)
组织机构
协会顾问
  协会法律顾问
协会领导
  会 长
名(荣)誉会长
副会长
驻会领导
协会会员
  常务理事
理 事
会 员
荣誉副会长
协会创作基地
在线留言
毛体书店
文化交流  
 
唐 杜牧《张好好诗》
 

 

 大诗人杜牧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迹——《张好好诗》“流亡”东北

    美人迟暮,难免令人唏嘘伤感。一千二百年前,唐代诗人杜牧为歌妓张好好挥笔赋诗一首,成为了我们能见到的这位著名诗人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迹。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才华横溢,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绝句,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然而,从这幅《张好好诗》卷上,我们能看到,诗人不仅有着逸致豪迈的诗情,书法也是气格雄健,颇具功力。正如明代书画鉴赏大家董其昌的评述:“牧之书《张好好诗》,深得六朝人风韵,余所见颜柳以后温飞卿(庭筠)与牧之亦名家也。”

    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杜牧在洛阳东门与歌妓张好好时隔多年后重新相遇,赠与她此首婉丽含蓄的长诗。他在卷首处写下:“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门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诗篇里充满了对这位才艺双绝却遭遇不幸的歌妓无限的同情,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为伤感迟暮之作。现在,我们仍能从《全唐诗·卷五二○》里找到这首长诗的原文。

    《张好好诗》卷由宋徽宗赵佶题名,见于《宣和书谱》卷九,并钤有宋徽宗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后曾递藏于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张孝思、清代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1924年,逊帝溥仪将此卷携出宫外,流散于东北。1950年,琉璃厂论文斋老板靳伯声的弟弟在东北得到此卷,带来北京,转手持往上海。著名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得知此消息后,急托墨宝斋马保山先生追寻此卷,以免此卷流失海外。幸得上天眷顾,诗卷寻得,张伯驹先生以重金购回,内心狂喜,每晚睡觉都置于枕边,如此数日,爱不释手。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此杜牧所书《张好好诗》卷捐赠政府,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返回>>
  友情链接 更多>>
 
毛体书法网 ©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中路70号南曦大厦A座1802室 邮编:100075 电话:010-87875038
网址:www.china-maoxie.com | E-mail: maoxie2009@126.com | 备案号:京ICP备12011417号-2 | by:
一笔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