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如何面对挑战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访谈录(上)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梁永琳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电脑信息时代,中国书法出路何在?》有人也许会说,“出路”一词,给人感觉是处于困境之中,怎么会用在中国书法身上呢?这些年,中国书法多火爆啊:书画拍卖专场高潮迭起,慈善晚会上捐助金额屡创新高,书法展览会上人头攒动……分明是金字塔尖的辉煌,哪有什么“出路”问题?
是的,您说得对。但是,换个角度想想,书法的基座呢?光鲜亮丽的背后呢?“提笔忘词”,“想不起怎么写”,你身边的朋友,不是常常这样感叹吗?如今不会写汉字的人群越来越壮大,从中难道不是隐隐约约听到电脑信息时代犹如翻滚而来的洪流巨响吗?
本报刊登这组报道,就是要把书法家的所思所想告诉读者,大家来共同探索中国书法的出路,为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贡献才智。
张海
中国书法确实面临挑战
记者:张海主席,不久前,关于“韩国计划将书艺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最终证实是一场误会,但虚惊一场中,国人的敏感说明了什么?您会不会担心中国书法的美会成为绝响?
张海:我不担心。书法的发展在当前虽然也有一些困难,比如电脑的普及,办公无纸化,人们用毛笔写字的机会少了。但书法实用功能弱化,则更利于向艺术的方向发展。当前,不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韩国以及包括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内的汉字文化圈,书法都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毫无疑问,中国作为汉字书法艺术的发源地和母国,其地位是任何国家也不可能代替的。书法申遗中国应为唯一申报国。当然,如果韩国把汉字书法与本国文字艺术结合起来进行保护,也是好事。但若纯粹搞书法申遗,这是不可思议的。中国书协和有关方面正在协调,共同做书法申遗的工作,目前已经有了较大进展。申遗不是垄断,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发展。
记者:中国书法只是一个统称,可粗分为两大类,书法的艺术和汉字的书写。书法艺术有时甚至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关乎书法艺术的发展。如今的中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汉字书写,令中国书法的发展后劲出现问题,不容忽视。您认为中国书法的最大挑战在哪儿?
张海:书法确实存在隐忧。首先,由于书法实用功能逐渐弱化,写毛笔字不再是人们的必备技能,以致一些人对书法比较生疏,这使得书法的技法传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次,由于文化语境的转换,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面临严峻挑战,书法界的一些人传统文化功底较为薄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和当代书法大家的出现。再次,书法教育的普及如何与现行教育体制相协调,也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如何看书法的普及率下降
记者:书法遇到的难题目前已是国际性的了,据报道,日本韩国等书法的普及率也在下降:在日本,尽管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文科大学里书法也是选修课。但40岁以下的年轻人认为书法缺乏使用价值而不愿学习。日本中小学生要去参加计算机、英语学习班,学书法的时间被挤占。韩国书协理事长全明玉告诉中国的记者:“以前人们都是通过书写文字来表达意思,如今电脑的普及对书法的影响相当大。学书法的学生越来越少,十个韩国人中恐怕没有一个会书法。” 作为汉字发源地的中国是书法的大本营,现状又是如何?大多数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严重下降,令人担忧。初高中的学生不重视书法课,是因为书法和高考没有直接联系。调查显示,部分院校有书法选修课,选修者寥寥。
张海:从总的情况来讲,写毛笔字作为文化人必备技能的时代已经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普及率的确是下降了。而且由于书法未纳入应试教育的课程序列,使得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也多因关注应用技能的学习而不太重视书法的学习。然而我们整个民族对书法仍然保持着相当的热情。而且,关于书法教育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少学校开设了书法课,各地分别编写了书法教材。还有如何把书法教育和考试体制结合起来,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书法实用功能弱化的同时,艺术功能空前强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把书法艺术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不是出于实用,而是出于对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书法的普及率并没有下降,甚至于还上升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因而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书法艺术之中。这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不能比拟的。
|